开云kaiyun体育-击剑小将姜鑫瑞,剑锋淬自信 赛场砺真我
——专访少年击剑手姜鑫瑞,聆听他的成长与感悟
在刚刚落幕的2024年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男子佩剑个人赛中,一位来自江苏的14岁小将姜鑫瑞,以其凌厉的攻势和沉着的心态,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摘得银牌,成为赛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,赛后,这位言语间还带着些许稚气,眼神却异常坚定的少年,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击剑故事,他坦言:“击剑这项运动,尤其是站上赛场的那一刻,让我变得更加自信,而且我深深体会到,一旦踏上那条剑道,一切就真的只能靠自己。”
汗水浇灌梦想,剑道见证成长
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,始于小学三年级,当时,学校开展的击剑普及课瞬间吸引了他的目光。“就觉得拿着剑的样子很帅,很想试试。”这条看似“帅气”的道路,背后却是日复一日的艰辛,每天清晨五点半起床晨练,放学后至少进行三小时的技术、体能和实战训练,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作息,手上的老茧磨破了又长,防护服常常被汗水浸透,无数个夜晚,他在空荡荡的场馆里重复着弓步、冲刺、格挡这些基础动作。
“累,真的累。”姜鑫瑞不讳言训练的艰苦,“特别是遇到瓶颈期,感觉怎么练都没有进步,也会很沮丧,想过放弃。”支撑他走下去的,除了对击剑最初的热爱,更多的是每一次微小突破后带来的成就感。“当我第一次成功做出一个复杂的防守还击动作,当我在队内比赛中第一次战胜了一直赢我的师兄,那种喜悦是无法形容的,我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变强,这种实实在在的进步,让我越来越相信自己能够做好这件事。”
他的教练李明评价道:“鑫瑞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选手,但他的专注和毅力是队里数一数二的,他善于思考,懂得总结,同样的错误很少犯第二次,这份踏实和执着,是他自信心的真正来源。”
赛场即战场:孤独的决斗与内心的回响

击剑被称为“格斗中的芭蕾”,它既要求运动员拥有芭蕾舞者的优雅与敏捷,更要求他们具备格斗士的果敢与坚韧,与其他团队项目不同,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彻底的“孤军奋战”。
“戴上护面,走上剑道,周围所有的欢呼声、教练的指导声好像都瞬间消失了。”姜鑫瑞描述着他比赛时的感受,“你的眼里只有对面的对手,耳朵里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,那一刻,你会感觉世界特别安静,也特别孤独,教练不能再指导你,队友也无法帮助你,所有的判断、决策、进攻与防守,都必须由你独立完成。”
这种极致的“孤独感”,曾是他最大的挑战,在一次关键的城市联赛中,他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,因为关键时刻的犹豫和心态波动,被对手连续追分并反超,最终遗憾落败。“那场比赛后我哭了很久,不是因为输了,而是气自己为什么在场上不够果断,为什么总想着依赖别人。” 这次失利成为他成长中的重要一课。
“后来我明白了,赛场上的‘只能靠自己’,不是一种无奈,而是一种必须承担的责任。”姜鑫瑞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,“它逼着你去独立思考,逼着你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最正确的选择,逼着你去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节奏,这个过程非常痛苦,但一旦你适应了,挺过来了,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,我甚至开始享受这种‘孤独’,因为这是我完全掌控的领域,是我与自己对话的时刻。”
自信之花的绽放
比赛的磨砺,让姜鑫瑞的自信从技术层面,逐渐内化到精神层面,这种自信,不仅体现在他持剑时更加从容不迫的气场,也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。
“以前我有点内向,不太敢在很多人面前说话。”姜鑫瑞笑着说,“现在好了很多,无论是学校里的演讲,还是像现在这样接受采访,我都不会太紧张,因为击剑比赛教会我,无论面对什么情况,首先要稳住心神,相信自己。”他的学习成绩也并未因训练而落下,他学会了更高效地管理时间,做事更有条理和规划。
他的母亲欣慰地表示:“击剑改变了鑫瑞,我们最初只是希望他强身健体,没想到这项运动赋予了他如此宝贵的品质——独立、坚韧和自信,我们看到他在一次次挑战中蜕变成一个更有担当的小男子汉。”
展望未来,姜鑫瑞的目标清晰而明确:“全国冠军只是一个小目标,我希望将来能代表国家站在世界青年锦标赛,甚至是奥运会的赛场上,我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,对手会越来越强,但我已经准备好了,我会继续努力训练,不断挑战自己。”
姜鑫瑞的故事,是万千追逐梦想的青少年运动员的一个缩影,在那条长14米、宽1.开云kaiyun体育5米的剑道上,他不仅学会了如何进攻与防守,更领悟了关于成长、责任与自信的人生哲理,剑锋所指,不仅是胜利的终点,更是一个少年破茧成蝶、发现真我的方向,正如他所说,赛场之上,唯有自己才是命运的执剑人,而这份由汗水与孤独淬炼出的自信,必将照亮他未来更广阔的人生道路。